1
近日,一条关于“铁饭碗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的采访视频火遍全网。一位小女孩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坚定而精辟的答案。
小女孩说:“铁饭碗真正的含义,不是你一辈子都吃这碗饭,而是你走到哪儿都能吃到饭,所以我觉得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才是真正的铁饭碗,也可以说是金饭碗。”

对于“铁饭碗”,一般人的想法都是,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尤其是入编的公职,就是“铁饭碗”。而这位小女孩年纪尚小,看问题就能如此一针见血地抓到本质,让很多人不禁感慨:后生可畏。
这份通透,折射出来的,是小女孩过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2
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多重要?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很多父母热衷于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只为给孩子培养出一技之长,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培养——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小男孩因为穿了一个FILA的鞋子而被小朋友们嘲笑,对此,他在视频里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我不是一个盲从的人,我穿FILA纯粹是因为我喜欢它的颜色,我觉得看起来很酷。”

他继续解释道:“重点不是我穿了什么鞋子,而是我有没有自己的想法;真正重要的是,你积累的智慧以及知识,以及你有没有能力去启发别人;然后,父母们,请别让你的孩子变成只重视物质享受的人。”

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不会因为别人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信念,对自己充满自信。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有的人却一辈子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
电影《教父》里有句话极其经典:“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虽然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各自有着属于自己不可复制的机遇和运气,但聪明的人都是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拥有超然拔群的思考能力。
要想让孩子在这样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如鱼得水地发展,培养孩子灵活变通的能力必不可少。而这份“识时务”的机敏,是需要以独立思考能力做为支撑的。
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是能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不二法门。
3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a.让孩子多做选择

有位朋友在北美做客时,发现美国的妈妈们询问孩子吃什么时,总会提出两到三种食物供孩子选择。
朋友对此很纳闷,然后通过询问得知,美国的妈妈们习惯这样做,是在刻意培养孩子们的选择判断与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也就意味着,他没有充分经历和体验过生活的多样性,这种情况下,让孩子怎么养成多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呢?
因为孩子如果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么就算他的奇思妙想再多,也丝毫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毕竟他所有的念头都没有落地实现的可能。
b.多进行开放式提问
这样提问能让孩子在开放性的题目中学会思考。但对于这种提问,父母一定要明白,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给出的具体答案是什么,孩子作出这一回答的思考过程,才是最值得父母去关注的。
所以,当孩子给出答案后,一定要鼓励孩子把他的思考过程讲出来,你才能看到孩子是以什么角度去思考问题的。
只有弄明白孩子为什么是这样思考的,你才能更好地引导他去发散思维,用另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被称为“文学鬼才”的马伯庸,作品常被形容是“脑洞大开”。他常编特制版童话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子“马小烦”听。
他给儿子讲过这样一个“浸入式”童话:
有一天,农庄里有只丑丑的小鸭子因为长得太丑,被其它小鸭子欺负了。他让儿子用熟知的童话故事来帮助这只可怜的丑小鸭。
儿子给出的第1个答案是:“书里的丑小鸭最后能变成天鹅,也许它只需要再长大一点。”
但马伯庸告诉儿子,童话里的丑小鸭其实本来就是天鹅,可这只丑小鸭的确只是小鸭子。
儿子又说:“海底的美人鱼王国里,巫婆有种药能把小美人鱼的鱼尾巴变成两条腿,用这种药能让丑小鸭变漂亮吧?”
马伯庸又告诉儿子,这里离海边太远了,再说它是小鸭子,只会游泳,不会潜水。
儿子接着说:“睡美人的纺锤怎么样?”
“那只会让它昏睡,没法让它变漂亮呀!”
“白雪公主的苹果呢?”
“吃了会死吧!?”
“杰克的豌豆呢?”
马伯庸说这个不错,马上安排他口中杜撰的那只丑小鸭从田地里偷了几粒豌豆种下去。
“可等了半天,什么都没发生。这可怎么办呀?”他还是没轻易“放过”儿子,继续鼓励孩子寻找新的办法来拯救这只伤心的丑小鸭。
就这样,儿子试了十几个童话里的方法,马伯庸仍然不满意。直到最后,儿子想到一个杀手锏:皇帝的新装——利用动物们的虚荣心抬高丑小鸭。
马伯庸这才让他故事里的丑小鸭在别的动物们交口称赞的恭维话中扬眉吐气,不再伤心。
马伯庸给孩子讲的这个“浸入式”童话,就是在鼓励儿子进行开放式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马小烦”不仅把读过的童话都“学以致用”了一遍,还充分体会到了“每种办法都有它相应的局限性”、“真的丑小鸭变不成白天鹅”这两个人生的真谛。
多向孩子提开放式的问题,能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应用多种策略去解决问题,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在多种策略中选择最优的策略。
c.不给孩子的思维设限
曾经有位美国妈妈,为了一个“O”而把幼儿园老师告上了法庭,她说:孩子之前能把“O”这个图形认成西瓜、月亮、甜甜圈等所有圆的东西,但自从幼儿园老师告诉孩子,那是其中一个字母后,孩子就认定那只是一个字母,不再说别的答案了。
她为老师的做法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而愤怒。
所以,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最好不要满足于封闭性的答案,因为这样会给孩子的思维设限。
央视主播张泉灵在微博上讲过这么一件事:
她给儿子讲《三国》,讲到“斩颜良、诛文丑”的段落时,儿子问她:“颜良、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
在她表示“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后,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
在她答“是”以后,儿子还是不依不挠地继续问她:“关羽是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
对此,张泉灵笑称,“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因为孩子这一提问把她彻底难住了。
而她的儿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一开始张泉灵就简单地把关羽归为好人、把曹操归为坏人造成的。她给出的封闭性答案限制了儿子的思维,才会让儿子产生这样的疑惑。
养育孩子是一件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精力的事情,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省事,就敷衍了事地轻易给出孩子这种封闭式的答案。因为,这将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克柳夫斯基说:“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
从小让孩子进行开放式的思维训练,才能让孩子在长大后面临更艰深复杂的困境时,迅速而又清醒地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当一个人拥有这种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的独立思考能力后,就不会泯然众人地感慨“为什么懂得这么多大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了。
因此,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让他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必杀技。从现在开始,给孩子多一点选择,让他进行多一点思考吧。
作者:老顽童,一个内心朋克的自由撰稿人,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