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的故事 木牛流马的故事简写

关于木牛流马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单轮木板车,是一种山路上用的带有摆动货箱的运送颗粒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车。设想有一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条,木条左端削成车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个孔。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面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可以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木牛。流马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左右侧壁近上缘的垂直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长的轴就穿过流马的这两个孔,流马可以在该轴上前后幌动。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类的载荷左右移动,有一块纵向隔板把箱一隔为二,而且粮食是先装入布袋再装入箱中的。当木牛叉开前后腿时随时可以停在坡地上。叉开度由在该四尺长的车辕上的限位钉限制。把车辕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压,品字顶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时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后腿不受力并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马上的梢钉推动下向前腿靠拢。当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时,木牛已向前移动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颠覆了,此时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并向前拉,使品字顶孔向后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后腿上,前拉的结果是使后腿叉开,同时前腿被流马上的销钉推向前。木牛就这样走完余下的半步。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记载,也离三国时期有了1000多年,这种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木牛流马的故事 木牛流马的故事简写

从时间上讲,在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之前,四川地区已经出现了独轮车,他的设计方案完全有可能是吸收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意见。此外,诸葛亮的故乡是琅琊郡阳都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沂南,他十三岁时离开山东到豫章郡,十七岁时去荆州,当时山东地区就已经有了独轮小推车。他的方案是取自儿时家乡见闻的灵感,也是有可能的

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

木牛流马的故事 木牛流马的故事简写

诸葛亮屡次讨伐中原,路途遥远,为了供得上粮草,除用牛马外,还设计了人拉手推的车子,称作“木牛流马”这一天,诸葛亮命令部将引1000名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应蜀兵。司马懿得到哨兵的报告:“蜀兵用木牛流马运粮草,人不大费力,而且那牛马也不用吃草。”司马懿大惊,忙命令两个部将各引500名军士,夜间伏在蜀兵运粮的必经之路,夺下数匹木牛流马。

然后令巧匠100多人,当面拆开,依照它的尺寸长短厚薄,仿造木牛流马。不满半月,造成2000余只。接着命令几个部将带领1000军士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来来往往,没有断绝。再说蜀兵回去报告诸葛亮说木牛流马被抢去几匹,诸葛亮却笑道:“我只费了几匹木牛流马,以后就得到魏军的许多粮草呢!”

部下大惑不解几天后,部下向诸葛亮报告:司马懿派兵驱驾木牛流马往陇西搬运粮草。诸葛亮大喜,道:“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啊!”使命令部将王平说:“你带领一千军士,装扮成魏兵,星夜偷越过北原,只说是巡粮军,直接到运粮的地方,将护粮的军士杀散,马上驱赶装满粮草的木牛流马回来。这时,魏兵必定追赶,你便将木牛流马口内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了。你们抛下它们就是。

魏兵赶也赶不动,牵也牵不动,抬也抬不走。我再派兵前往,你们就再回身将木牛流马之舌扭转过来,长驱直进,那时魏兵必定疑神疑鬼了。”王平领兵走后,诸葛亮又吩咐部将张嶷道:“你带领五百军士,装成鬼头兽身,用五彩涂面,一手执绣旗,一手举宝剑,身上挂着葫芦,里面藏些能引着烟火的东西,埋伏在山脚。

待木牛流马到时,放起烟火,一齐拥出,驱赶木牛流马。魏兵见了,必定怀疑你们是鬼神、不敢来追赶。”张嶷奉命走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去接应王平、张嶷,并布置一些部队去断绝司马懿的归路。于是按照诸葛亮的计谋,果然,蜀军夺来了魏军的大批粮草。

木牛流马的故事 木牛流马的故事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