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控物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植物生长调控物质共同作用、控制的结果。植物生长调控物质可分为植物内源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一、定义
植物内源激素是指由植物细胞接受一定的信号诱导,在植物特定组织代谢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
注意关键词:植物内产生,作用显著,微量,有机物。
目前植物内源激素的来源有两大类特种肥料产品,一类是以高纬度海藻提取的海藻内源激素,如维生的维果活力素、以及最新引进的超高浓度海藻肥达必佳,都是进口美国高乐的纯海藻提取物;另一类是以发芽牧草种子提取的种子内源激素,比如知名度较高的德国碧护。
由于植物内源激素不稳定,且含量极其微量,因此选择提取的对象(选尽可能含量高的材料)和选择合适的提取工艺(尽可能降低提取过程的分解)都是门槛,所以好的植物内源激素产品目前都是进口肥料品牌的天下。
那么,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呢?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由人工合成的、与植物内源激素作用机理类似的(或相背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一句话概括就是:植物内源激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有机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剂。
而且,植物内源激素往往是多种激素成分的混合物、甚至有些成分的结构未完全明确(想想也是这样),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单一成分的、确定化学结构的人造物。
二、种类
2.1 植物内源激素
目前被科学界公认的六大类植物内源激素有植物生长素类(auxins)、赤霉素类(gibberenllins,GA)、细胞分裂素类(cytokinins,CK)、乙烯(ethylene)、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油菜素甾醇类(Brassinosteroids,BRs)。
其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甾醇属于生长促进剂,脱落酸和乙烯属于生长抑制剂。
除了六大类激素外,今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其他多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的物质,如多胺、茉莉酸、水杨酸类、植物多肽激素、玉米赤霉烯酮、寡糖素、三十烷醇等。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
经过多年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越来越多,按生化功效分,有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3大类,共有100多个品种:

1. 生长促进剂:为人工合成的类似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它们的只要作用有:促进插枝生根;延缓或促进器官脱落;控制雌雄性别;诱导单性结实。它们包括: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2,4,5-T、2,4,5-TP、胺甲萘(西维因)、增产灵、GA3赤霉素、激动素、6-BA、PBA、玉米素等。
2. 生长延缓剂:为抑制茎顶端下部区域的细胞分裂和伸长生长,使生长速率减慢的化合物。导致植物体节间缩短,诱导矮化、促进开花,但对叶子大小、叶片数目、节的数目和顶端优势相对没有影响。生长延缓剂主要起阻止赤霉素生物合成的作用。这些物质包括:矮壮素(CCC)、B9(比久)、青鲜素、多效唑、阿莫-1618、氯化膦-D(福斯方-D)、助壮素(调节安)等。
3. 生长抑制剂:与生长延缓剂不同,主要抑制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造成顶端优势丧失,使侧枝增加,叶片缩小。它不能被赤霉素所逆转。这类物质有:MH(抑芽丹)、二凯古拉酸、TIBA(三碘苯甲酸)、氯甲丹(整形素)、增甘膦等。
4. 乙烯释放剂:人工合成的释放乙烯的化合物,可催促果实成熟。乙烯利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乙烯利在pH值为4以下是稳定的,当植物体内pH值达5~6时,它慢慢降解,释放出乙烯气体。
5. 脱叶剂:脱叶剂可引起乙烯的释放,使叶片衰老脱落。其主要物质有三丁三硫代丁酸酯、氰氨钙、草多索、氨基三唑等。脱叶剂常为除草剂。
6. 干燥剂:干燥剂通过受损的细胞壁使水分急剧丧失,促成细胞死亡。它在本质上是接触型除草剂。主要有百草枯、杀草丹、草多索、五氯苯酚等。
三、作用机理与功效
植物内源激素:
在植物特定组织代谢合成的,并通过与特定的蛋白质受体结合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调节剂:
针对激素发挥作用,通过调控植物体内的核酸、蛋白质和酶的合成,改变植物体内某一类或几类激素含量,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引起植物某一类激素含量不正常的提升或下降,植物体内激素水平偏离最佳比例,表现为生长态势、生产能力下降。
这时可以通过外部喷施植物内源激素或者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调节植物体内激素水平。
植物内源激素可以被植物选择性地吸收,然后将植物自身的激素水平调节至最佳状态,同时安全性极好,不易出药害,并且可提高植物整体的生长活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而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刺激植物,影响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也可达到调节植物体内激素水平的效果。然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虽可调节植物生长,但一定要把握用量,过度使用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产量损失,因此使用浓度一定要适当,使用次数一定不能过多。
更多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广东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