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保卫战的真实历史 长沙会战真实结果

今天是10月9日,历史上(1941年)的今天,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长沙会战,也叫长沙保卫战,是指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的数次大规模激烈攻防战。

长沙保卫战的真实历史 长沙会战真实结果

那么为什么侵华日军会视长沙为眼中钉肉中刺,三番五次进军长沙呢?作为省会,长沙是湖南的经济中心,也是国民政府粮食、兵源以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而且,自1938年经历了武汉会战与广州会战之后,日军已经掌控武汉和广州两大重镇,而地处粤汉铁路中央的长沙,是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拿下长沙就能打通南北铁路,进而吞掉几乎整个中国中部,其中的军事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此时的长沙正处于国军控制之下,攻占长沙也就成了日军侵华战略的重要目标。

长沙是日军的重要目标,自然也就是国军的防御重点,况且长沙还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门户,守住长沙是中国抗日战争全局至关紧要的大事情。蒋介石却认为刚刚经历过文夕大火的长沙,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物资补给严重短缺,应将军队撤退到湘南地区,再同日军周旋,而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则决心抗命,死守长沙。

长沙保卫战的真实历史 长沙会战真实结果

(文夕大火:1938年11月,由于日军侵略进程加快,国民党当局决定对长沙采取焦土政策,即为免军事物资遭日军获取,在日军进入城郊30华里以内时,实施焚烧以作防御。但在计划实施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最终导致长沙3万余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焚毁,这让长沙成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并列。)

1939年8月中旬,日军第11集团军制定了《江南作战指导大纲》,开始调整和集结部队,并于9月在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兵发长沙,激烈的长沙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而历时一个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7日-10月9日),沉重地打击了日本鬼子——共计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并使侵华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九战区主力的军事计划遭到失败,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